《伊始之地》鮮游評測8.0分:要城市建設,但不要建設城市

前言

不是很好定義《伊始之地》(Terra Nil)在遊戲門類中的歸屬:它可以算作是城市模擬類遊戲,但它的立意是反城市的環保主題,與那些墾完地基造房屋、造完房屋建工廠的城市模擬遊戲逆向而行;它也可以算作是策略遊戲,卻不會隨時間產出資源,需要做好規劃分配,使用有限的資源來達成目標。

從荒蕪到茂密的生態重建

進入遊戲的第一感覺是荒蕪,彷彿是天地初開,整體是灰濛濛的絕望色調,地面除了石礫就沒有其他東西了。玩家的任務就是要把這片荒蕪的土地變得鬱鬱蔥蔥,在土地上創造濕地、森林、草原,建造出一個充滿生機的完整生態系統。

首先需要建好風力渦輪機,解決最初的能源需求,然後將渦輪機連接上清毒機和灌溉機,為這些機器供能,綠色的草坪第一次出現在了這片荒蕪的土地上,帶來了遊戲中的第一線生機。有了綠色的草當然也少不了藍色的水,將水泵放置在乾枯的河道中,就會源源不斷的產生活水,直到灌注滿整條河流。

綠色範圍的不斷擴大激勵着玩家,在建造過程中,需要計算好設施的覆蓋範圍,儘可能地將綠化範圍最大化,考驗的是玩家的布局能力。當綠化度達到100%,就會開啟下一階段的任務。

作為一個完整的生態,只有綠草和水系還是不夠,於是遊戲又會下達第二階段任務——建造濕地、草原和森林三大生態系統並保持生態平衡。

此時,不破不立的環保理念是出人意表的部分:要將此前培養的草地燒毀,在焦土上播下樹種,這片焦土便會快速生長為一大片林地。

這樣的做法是符合現實的,燒地能肥沃土壤、消滅蟲害、抑制野草,正如數千年來亞馬遜人在當地所做的,他們會通過燒地耕種的方式不斷為土壤增加養份,以及重複利用這些肥沃土壤種植,不需擴大農地範圍,他們發展出的人造的肥沃黑色土壤被稱為亞馬遜黑土 (Amazonian Dark Earths)。

當然焚燒也是需要技巧的,比如最好在河流的邊上進行焚燒,因為一旦沒控制好範圍,容易把整張地圖燃燒殆盡,綠化環境反變成破壞環境了。

完成三大生態系統的建造之後,就會進入最後的任務——改造氣候並進行設施回收。通過加濕和升溫的辦法增加這片區域的降雨量,隨着淅淅瀝瀝的小雨,原本那些沒有植被覆蓋的土地也漸漸長出了綠色的外衣。

此時,眾多為了改善環境而搭建的設施在鬱鬱蔥蔥的地圖中就顯得有點格格不入了,是時候進行回收了。回收留下的方寸空地也隨之被植被覆蓋,動物也逐漸多了起來,到了自己該離開的時候。

於是玩家登上了飛艇離去,剩下一個生機勃勃的生態系統自然地運作,人工的痕迹彷彿從來不曾存在過。這是一個和人類文明社會大異其趣的自然原始生態,不需要人類的打攪。

從眼睛到心靈的治癒之旅

遊玩《伊始之地》給人的最大感受就是恬靜,無論是細細的風聲和潺潺的水聲都讓人產生身處綠地的愜意感,加上如小溪般靜靜流淌的音樂,閑適散淡,治癒心靈。廣闊翠綠的手繪世界溫潤可愛,讓人心馳神往;動畫效果更是做了精心的設計,無論是綠葉的風環繞吹過,還是一座座設施拔地而起,抑或是一鍵鋪開綠色植物,都用一種療愈的方式放鬆着玩家的神經,同時又溫和地刺激着玩家的快感中樞。

遊戲的整體流程並不長,但每一次開局隨機生成的地貌地形讓遊戲有了一定的可復玩性。此外,遊戲還提供了園藝家、生態學家、環境工程師等多種難易檔次,比如第一次玩的新手可以選擇“園藝家”難度進行輕鬆體驗,而“環境工程師”難度下的挑戰則更適合通關過遊戲的資深玩家。

遊戲0歲以上皆可遊玩的宜人表皮下另有深意: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關於氣候失衡、森林焚毀、河道乾枯、濕地消失、野生動物滅絕的事件上演,《伊始之地》將逆轉180度后的現實反映在遊戲中,藉此提醒更多人能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遊戲團隊 FreeLives 是一家位於南非開普敦的獨立遊戲開發商,能開發出這樣一款環保主題的遊戲,也許和他們所處的非洲大陸不無關係。

在“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壞后修復”成為世界的主流做法之後,《伊始之地》在接受現實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既然以犧牲自然作為發展的代價不可避免,那麼該是時候考慮如何研發科技用於保護環境,將環境還原成原來的面貌。

在我們的印象中,工廠都是製造污染破壞環境的人工建築,但在遊戲中,工廠是製造自然保護環境的場所。而遊戲最震撼的就是玩家需要破壞自己改善的環境來發展次生演替,使得環境向更多樣化發展,這種以退為進的做法是尊重大自然規律的,可能也是那些只會高呼環保口號的偽環保主義者所不知道的盲區。

策略遊戲大多是像文明系列、帝國時代系列或者三國志系列那樣,強調的主題是毀滅、戰爭、征服和掠奪,但是這款遊戲反其道而行之,以創造和保護作為先行概念,遊戲中,玩家通過“凈化土壤—培育綠植—建立生態系統—修復氣候—引入動物—回收設施—重歸原始”這一套完整的流程,折射關於人類技術應用領域的思考。

screenshot5.jpg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